旋挖施工时泥层打滑分析
我们在进行旋挖钻进时,总会遇到对淤泥地层的施工,那么在对泥层施工时出现打滑现象的原因在哪呢?怎样解决泥层打滑问题呢?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旋挖钻机泥层打滑问题:
一、打滑现象
此时掉下的渣土已失去实土原有的整体性,所以二次下钻后,齿尖直接插入渣土内,钻斗底板面直接压在渣土上,随着钻斗旋转钻进,便把掉下的渣土高低不平及缝隙完全压实,当渣土不能在压缩时,底板的平面被渣土托住,斗齿便在早已划出的沟槽内反复地旋转。此时形成三层,**层是反复旋转的钻斗,*二层是掉下的渣土既∶夹层,*三层是未切削过的实土,由于钻斗与孔的直径相符,钻杆旋转又无阻力→无反作用力→无摩擦力→无加压力,底板与掉下的渣土在水或泥浆润滑下,便出现打滑现象。
二、预防打滑
打滑现象是可以克服的,首先结合显示器上的单斗进尺深度。虽然泥层钻进阻力小,但随着钻斗内部渣土增加,对进渣口会产生阻力,因此提升钻进阻力,动力头上的行星减速机的声音随阻力变化,所以听动力头声音能判断进尺量,当钻进阻力上升,动力头的转速也随之降低,所以通过钻杆转速也能判断进尺量。如果地质变化不大,每斗钻进的时间及深度应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泥层单斗进尺深度应在0.5至0.6米内,在反转关闭斗底时,尽量在钻进有负荷时,这时斗底具有一定的阻力,从而防止斗底与钻筒一起反转。
三、打滑处理
(1)即使出现打滑现象也可以处理,二次下钻后,首先通过显示器上的数据来确定掉下渣土的厚度,之后要看掉下的地质的软硬度,如果掉下的泥土很多,而且又是硬胶泥,那就换个比桩径小一些的钻斗来解决打滑,由于小直径钻斗与孔壁之间有较大的间隙,掉下的泥土在钻杆钻斗重量和加压力的作用下,旋挖钻机动力头,通过钻斗与孔壁的间隙被挤压到旁边,小直径钻斗接触到实土便能正常钻进,当小钻斗提升后,被挤压到旁边的虚土掉入小直径的孔内,没有掉入小孔内的渣土被二次下钻后的大直径钻斗挤压到小孔内,从而大直径钻斗可以正常钻进。
(2)如果掉下的渣土是软泥,可压缩性好,那就无须换钻斗,反复操纵加压及动力头反转正转,由于动力头与钻杆之间具有间隙,每节钻杆与钻杆之间也具有间隙,虽然此时钻进打滑,但钻杆和钻斗自身重量是具有阻力的,所以快速地反转正转钻杆,利用间隙便能产生冲击力,冲击力遇到钻杆钻斗自身的重量便能产生阻力,有了阻力就有反作用力,有了反作用力就具有摩擦,这时便能把加压力瞬间传递到夹层的虚土上,来压缩掉下的渣土,让渣土从钻斗与孔壁之间的缝隙挤压上来,以及进入钻斗一部分,直到斗齿接触到实土正常钻进为止,一定记住反转正转时,加压在前才能把加压力瞬间传递。
四、斗底关闭
旋挖钻机使用磨阻杆钻进水桩泥层时,要注意每斗进尺深度,如果单斗进尺过深,此时钻斗内已装满泥土,继续钻进被切削下的泥土无处容纳,便在钻斗进渣口处与斗齿的前方堆积,当堆积的泥土达到一定量后,斗齿的前方便形成一大块泥土,与斗齿的高度相等,并形成一体!此时的斗齿已失去切削作用,旋挖钻机,在泥浆或水的润滑作用下,钻斗无法继续钻进,因此∶当反转关闭斗底时,此时的斗底已无任何阻力,所以斗底会与钻斗一起反转而无法关闭。
五、渣土掉出
反转之后便提升主卷,当钻斗在泥浆或水中上提时,由于泥浆或水有一定的阻力,小型旋挖钻机价格,这种阻力会对钻斗内的渣土产生一种向下的力,由于钻斗的钻筒呈锥形,旋挖进尺过快导致钻斗内部的渣土挤压的不够密实,主卷提升过快等,导致斗内渣土掉出!因此并不是每次斗底未关闭渣土都能掉出…
旋挖钻机的主要结构包括哪些?
旋挖钻机的主要结构包括:履带底盘,上车,桅假,变幅机构,动力头,伸缩式钻杆,液压系统,液压系统等部件。
1)旋挖钻机履带底盘由行走机构,履带张紧装置,左右纵梁组成。
2)上车由底架,回转台,驾驶室,发动机,主副卷扬和配重组成。
3)桅架由吊锚架,滑轮,上桅杆,下桅杆,加压油缸等部件组成,它是旋挖钻机的回转机构,加压给进机构,升降机构等旋挖钻机主执行机构的重要支撑和受力部件,旋挖钻机配件,也是主动钻杆,动力头安装及钻杆钻进的导向构件。
4)变幅机构由动臂,三脚架,支撑杆,变幅油缸,桅架,变桅油缸等组成,通过旋挖钻机油缸的作用,能方便地调节动力头中轴线的位置和方向,还可以调整桅架的工作幅度和运输状态桅架的高度以及桅架的相对地面角度。
5)动力头:由两组力士乐液压马达和减速机,减震器组成。
6)伸缩式钻杆,有摩阻式钻杆与机锁式钻杆两种旋挖钻机钻杆。
7)液压系统:旋挖钻机液压系统采用先导操作主副双回路控制,主要由高压大流量主液压系统回路,中压小流量辅助液压系统回路,低压先导系统回路,冷却系统和动力头润滑系统等旋挖钻机部件组成。
8)电气系统:湖南山河智能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旋挖钻机电子控制系统采用二级分布控制结构应用canbus技术和虚拟仪表技术,在基于嵌入式系统的工程机械控制器和真彩LED显示器上编程实现。